古田县毕业证样本(4)
7809 凤埔乡 16946 卓洋乡 13915 大甲乡 13356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古田人口为323700人。 5经济“一·五”计划时期(1953~1957年) 1949年6月古田解放,即着手稳定社会和恢复国民经济工作。1951年,古田县实行土地改革,95%以上的土地分回到占农村人口95%的无地或少地的农民。随即农民开始组织生产互助组,1952年,互助组计3294个,户数27118户。当年,古田县粮食总产量6.47万吨,比民国30年(1941年)最高年产量的5.57吨增长19.3%,比1949年增长32.58%。 “二·五”计划和三年经济调整时期(1958~1965年) 1958年进入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时值“大跃进”,指导思想上侧重工业发展,“以钢为纲”,制定高指标,追求高速度,发动全民“大炼钢铁”,浮夸冒进,竞放高产“卫星”。1959年,全县兴办国营炼铁厂3个,各公社、大队亦竞相建高炉、办炼铁厂,炼出土铁每吨亏本370元。是年,仍未摆脱高估产偏向,统计国民生产总值为4535万元,比1957年增38.6%,工农业总产值比1957年增长89.1%,其中工业总产值增加2.5倍,基本建设投资2617万元。但是,这种急躁浮夸的“跃进”,打乱经济平衡,导致国民经济畸型发展。同时,农村实行公社化,生产瞎指挥,取消农民家庭副业,加以自然灾害,导致1959~1961年出现经济困难,农业生产遭受破坏而减产。城乡居民月人均口粮最低时仅10公斤左右。整个国民经济滑坡,国民生产总值年均递减15.4%,其中农业总产值递减15.9%,工业总产值递增5%。1961年,粮食产量由1957年的7.1万吨降至4.99万吨,其中1958年水库淹没耕地3.74万亩,损失产量1.28万吨。 1961年,贯彻中共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执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开始取消“公共食堂”,恢复社员自留地和副业生产。同时压缩基建投资,工业企业经过“保、停、转、压、放”,大部分经济效益低的炼钢厂相继下马,扭转了经济畸型发展局势。1965年,古田县工农业总产值比1962年增长17.3%,其中工业总产值增长3.2%,农业总产值增长48.9%。 |
- 上一篇:咸宁大坪中学毕业证样本
- 下一篇: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毕业证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