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音乐学院是中南地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办学特色突出的高等音乐学府。她座落在武昌最繁华地段的解放路,东临辛亥首义纪念馆红楼,西濒扬子江,北倚黄鹤楼和长江大桥。院内绿树成荫,湖面微风拂浪,四处乐韵缭绕。
学院历史悠久,校址即原武昌两湖书院旧址。她的前身可上溯到创办于1920年的武昌艺术专科学校。1949年成立中原大学文艺学院;1951年改名为中南音乐专科学校;1958年换名为湖北艺术学院。1985年定名为武汉音乐学院。
学院1956年招收本科生,1979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1999年通过“法学”门类的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点,并正式招生。
学院学科专业目录调整前有七个硕士学位授予点,新的学科专业目录下达后,对应调整为两个硕士学位授予点。
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工447人。其中,教师274人。教师队伍中,现职教授22人,副教授91人,共113人。
学院现有作曲、音乐学、民族器乐、钢琴、管弦、声乐、舞蹈等7个系,音乐教育学院以及研究生部、社会科学部、成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附属小学、音乐研究所、计算机音乐实验中心等教学科研单位;2003年6月被定为湖北拾人文社科基地”之一。
学院现有在校学生2863人,其中研究生148人,本、专科生1604人,附中577人,附小121人,成教学院本、专科生413人。
学院有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特别是“九五”期间和“十五”前两年的快速发展,固定资产大幅度增加。校园占地面积已达183.2亩,校舍建筑面积9.2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资产值1000万余元。图书馆藏书23万余册及唱片、音带、像带5万多张(盒)。学院建有电化教学中心,计算机音乐实验中心、音乐声学实验室、数码录音棚。学院还建有悬挂楚曾百钟且具有一流音响效果的编钟音乐厅等。
学院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日益提高,从195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79年开始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至今已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音乐艺术人才。不少已毕业的本科生、硕士生,已成为音乐、艺术院校的教授和副教授,文艺团体的一级或二级艺术家,以及音乐研究机构和新闻媒体的中坚力量。
学院在学科建设中,始终围绕着“一个窗口”(学报《黄钟》,它以严肃的思想性、深刻的理论性和高品位的学术性,继续成为全国8种音乐类中文核心期刊之一,作为武汉音乐学院的一个学术窗口,它已成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之一,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两个拳头”(“东方交响乐团“、“中华编钟乐团”)、“三个方向”(计算机音乐理论、作曲技术理论、民族音乐理论)、“四个重点”(作曲、民乐、音乐学、钢琴四个重点学科)、“六个中心”(计算机音乐实验中心、许忠钢琴艺术中心、中国音乐考古中心、林耀基小提琴艺术中心、中国道教音乐研究培训中心、音乐声学实验室)这种学科建设上的布局开展工作,使学院学科建设在上质量、显特色、创品牌、出效益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