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武汉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111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珠峰计划高校之一。
武汉大学由四大校区组成,26栋早期建筑被列为 “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武汉大学因为如画的校园风景,每年4月的樱花更是吸引百万的游客,被誉为“世界最美丽的大学之一”。
截至2012年12月,武汉大学有普通本科生32925人,硕士研究生13896人,博士研究生7499人,其中包括港澳台侨学生1022人,有外国留学生1422人。武汉大学共培养了30多万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仅两院院士就有100余人。
百年栉风沐雨、艰苦奋斗,武大正乘风扬帆,朝着“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大学目标奋进。
学校地址
武汉大学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299号
邮政编码:430072
历史沿革清朝时期
1893年11月29日,湖广总督张之洞向清朝光绪帝上奏《设立自强学堂片》。他认为“盖闻经国以自强为本”、“自强之道,以教育人才为先”,故取“自强”二字。这座新式高等专门学堂位于湖北武昌三佛阁大朝街口,开办之初,设方言、算学、格致、商务四门。由此揭开了近代湖北高等教育的序幕。在相关的校史研究中,学界及部分校友对武汉大学是否可溯源至自强学堂存在异议,认为武大的历史严格说来只能从1913年算起。
武汉大学1896年,矿务、化学学堂并入自强学堂,后者增加自然、工程教育。方言一门逐步扩大为英语、法语、德语、俄语、东文(日语)5门。
1902年10月,自强学堂迁往武昌东厂口,改名方言学堂。课程设有地理、历史、算术、公法、交涉等。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方言学堂因教育经费紧张被迫暂停办学。此后湖北时局动荡,同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清朝迅速灭亡,方言学堂无法立即复校,武汉大学办学中断。
民国时期
1913年,北洋政府教育部成立后,规划在全国设立六所高等师范学校,决定以原方言学堂的校舍、图书、师资为基础,改建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9月,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改名国立武昌师范大学。
1922年,改四部为8系,即教育哲学系、国文系、英语系、数学系、理化系、历史社会学系、生物系、地质系。
1923年,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改名为国立武昌师范大学。
1924年,国立武昌师范大学改名为国立武昌大学。
1926年,国立武昌大学与国立武昌商科大学、湖北省立医科大学、湖北省立法科大学、湖北省立文科大学、私立武昌中华大学等合并为国立武昌中山大学(又称国立第二中山大学),设有大学部和文、理、法、经、医、预6科、17个系、2个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