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果博东方公司办理开户电话19048888882移动版

求职者交流网1 > 教育资讯 >

镇江崇实女子中学毕业证样本(2)

汉语“崇实”一词,内涵很丰富,中国的儒学用,基督教用,伊斯兰教也用,可以说是个跨文化的词汇。今天韩国、中国台湾等地校名常见。韩国有一所私立“崇实大学校”(Soongsil University)。 “镇江崇实女中”的英文名字是什么?现在一般就用汉语拼音“Chongshi Girls' School”。

《北京周报》一位记者汪健女士,是一位执著的赛珍珠研究迷。她多次来信,认为这样翻译没有道理,不合习惯,也不合历史,嘱笔者查清。汪女士屡来问讯,憾余生也晚,何曾知悉半世纪前的旧况?!笔者的初中英语老师——高锦茹、张作颂女士都是正宗的“崇实”校友——解放前的毕业生。故致电求教。谁知两位前辈都答:不知道,校牌、校徽、毕业证书上都没有英文。这打消了我原对这所女中“双语形式”的猜测。

我再次翻阅赛珍珠的自传《我的中国世界》,作者竟也没有说出校名。一次偶读崇实女中1937年5月一册校刊《晨钟》,为“镇江崇实女子中学校学生自治会学术股编印”。作为外国教会学校的校刊,全册竟无一句英文。原来1927年后,教会中学先后在国民政府立案注册,接受政府领导和监督,但同时又与原属教会在行政、经济、宗教活动上保持一定联系。崇实女中是1931年6月获江苏省教育厅批准立案。此后,学校的世俗化倾向已很明显。

最近看到中华全国基督教协进会编《中华基督教会年鉴(1934-1936年)》第13期(上海:广学会,1936年出版,台湾:中国教会研究中心,橄榄文化基金会1983年影印版),上面有“中国教会学校列表”,其中崇实女子中学校为“Olivet Memorial Girls' School”,地址在风车山,校长为钟美琏。

“Olivet”与“崇实”什么关系?今镇江二中校园内存有一块白色碑石。上镌“1921 OLIVET MEMORIAL”铭文。多年辛勤搜集整理校史的刘龙先生告知笔者:1920年美国基督教会决定扩建崇实女中,教会中一位渥列维特老小姐(Miss Olivet)立下遗嘱:将遗产赠予崇实女中扩建校舍。同年施工,一幢2层40间16个教室及礼堂的教学楼于次年12月17日竣工。教堂楼屋角石上镌上文以纪念渥列维特老小姐。以上来源于刘龙先生1986年前后与长期在校任职、有“三朝元老”之称的慕淑勤老师(1898-1995)的访谈,是一段口碑史料。

“Olivet”译成汉语是“橄榄山”。据《圣经》,此山位于圣城耶路撒冷,是耶稣布道和升天之地。耶稣坐在耶路撒冷圣殿对面的橄榄山上,和门徒进行对话,人们将此称为“橄榄山对话”,这是基督教文化的著名典故。橄榄文化就是基督教文化的一部分,上文提到翻印《中华基督教会年鉴》的社团“橄榄文化基金会”,全称是“基督教和橄榄文化事业基金会”。美国伊利诺州卑本内史城有一所奥利弗大学(Olivet Nazarene University),密歇根州有一所奥立佛学院(Olivet College),创办地或所在地地名都与橄榄山这一“圣山”有些关联。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