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求职者交流网!

加入收藏 交流网手机版 最新资讯

南宁沛鸿民族中学毕业证样本


南宁沛鸿民族中学毕业证样本、报到证样本、档案、学位证样本等。学校历史创建之初1950至1953

1950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13兵团部兼广西军区(时辖第38、第45、第49军)。为解决从各 战场归来的军区干部及烈士子女的教育问题,1951年,广西军区从政治部、干部部抽调了包括宁克义、程洪志、安郁媛、孙立民在内的一些团、连职干部负责学校的筹建工作,初创校址原是广西南宁有名的庄园,叫“葛家园”(现广西军区幼儿园)。1952年6月1日成立广西军区小学校。学校是营级建制,隶属广西军区政治部管理。首任校长宁克义、政治协理员王佐、指导员王瑜琳、程洪志书记(文秘)、教育干事安郁媛以及谭庆华、张宝洁、李炎炎等小学及幼儿园的老师共十名,以上人员均来自广西军区直属机关和各军分区,校长是团级干部,教导主任是连级干部,一般老师是排级干部,实行部队供给制。学校根据年龄分别设置有托儿部、幼儿部和小学部。小学部只设有一、二、三年级三个班,分别有十多名学生,只能以复式班形式上课,是一所集保育、小学于一体的全寄宿制学校。当时学校只招收广西军区、各分军区及各县武装部的子女,时任广西军区司令员李天佑上将的孩子以及时任广西省副省长卢绍武少将的女儿卢雅春(现广西区人民医院普通内科专家)都是建校后的第一届学生。   1953年10月,因组织需要,校长宁克义调任桂林市解放军第一八一医院政委,1954年时任广西军区政治部敌工科科长刘树谦兼任学校校长,教导主任安郁瑗。学校创办之初,办学条件还是极其简陋,特别是小学部生源太少不成规模,1954年2月份以后,学校将小学部的学生分两批送往广东省广州石牌玉泉山的中南军区第二小学(又名广州八一子弟学校,现广州市八一实验学校)就读,由小学部阳翠媛、张宝洁、李炎炎等老师及保育员负责送往。后因满员广州方面不再接收,学校又将孩子们接回广西南宁原小学部读书。送往广州读书的小学部学生包括卢绍武少将的女儿卢雅春、刘树谦校长的长女刘素琦(现南宁市无线电三厂退休干部)等约十多人。   因反对特殊化,广西干部子女学校于1954年8月更名为南宁市第二十一小学。1954年12月刘树谦调任广州军区政治部敌工部干事,不再兼任学校校长。随着学校办学条件改善,更多军队干部要求送孩子来校,学生增多,学校逐渐容纳不下,广西军区决定将学校的小学部与幼儿部、托儿部分支剥离,1955年小学部迁到柳州,校址位于现柳州市鱼峰区东环路,南与柳州著名风景区鱼峰山相望,东与柳州监狱(现柳州市第二看守所所在地)毗邻,校舍是由柳州监狱负责筹划、兴建的两栋二层小楼,学校未挂校牌,校名仍是南宁市第二十一小学。办学期间,学生有80人左右。学校成立了临时党支部,由时任柳州监狱教导员兼任临时党支部书记,教导主任程洪志主持学校全面工作(兼任党支部宣传委员),管理员崔维占担任党支部组织委员并负责学校的保卫工作,教职工人手不足,工作生活条件很艰苦,小学部阳翠媛(程鸿志的爱人)、幺向仁、叶万勋、黄维弼等几位老师不仅要上课,还要照顾这些离开父母异乡求学的孩子们生活。   1956年8月,根据广西军区指示学校又迁回了南宁,校址位于广西南宁西乡塘的部队504医院(现广西武警总队医院),校名仍为南宁市第二十一小学,1957年的秋天,兰继兴(原中南军区江西步校的转业干部)到学校担任副校长,分管教务工作。小学有四个年级,学生约有100多人,时任广西省省长韦国清上将、政委谭甫仁中将的儿女曾先后在学校就读。随着班级的增加,学校又陆续从地方调进谢秉基、麦秀兰(谢秉基爱人)、罗琳、唐云霞(罗琳爱人)4位老师,还有一名驭手叫金万禄。当时学校到市区开会、办事联络的唯一交通工具就是马车代步。   1958年4月份,副校长兰继兴、教导主任程鸿志、管理员崔维占等学校军队干部先后下放到北大荒,同年5月,兰继兴调转安徽省合肥交通学校任职(职务不详),教师有的调到其他学校工作,学校因此停办一年,学生也随即解散了。   1959年3月份广西军区决定恢复办学,学校更名为南宁珠江子女学校,校址位于现在广西军区门诊部宿舍,校长隋宝章。学校有五个年级,教师有10多名,学生有150人左右。1959年9月司徒绍光继任校长。